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三毛”今年90岁了,曾是几代上海人的记忆,武康路有三毛作品展览

体育正文 106 0

“三毛”今年90岁了,曾是几代上海人的记忆,武康路有三毛作品展览

“三毛”今年90岁了,曾是几代上海人的记忆,武康路有三毛作品展览

今年(jīnnián)是张乐平先生笔下经典漫画形象“三毛(sānmáo)(sānmáo)”诞生90周年。1935年,“三毛”在上海诞生,《三毛从军记》《三毛流浪记》《三毛学法》《三毛学雷锋》等漫画诉说着时代的(de)变化,成了几代人的记忆。

今年是经典漫画形象(xíngxiàng)三毛诞生90周年

本期的新闻晨报《上海会客厅》节目(jiémù),我们(wǒmen)前往刚刚开幕的“纪念三毛形象诞生90周年联合展”展览现场进行探访。

展览为纪念(jìniàn)三毛形象诞生90周年

作为“三毛之父”的张乐平,从1950年至1992年住在五原(wǔyuán)路288弄(nòng),在此居住期间,他创作(chuàngzuò)了大量(dàliàng)漫画、国画、年画、速写和彩墨画等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。2016年,五原路288弄3号成为张乐平故居并向社会公众开放。

展览主会场张乐平(zhānglèpíng)故居

为纪念三毛形象诞生90周年,由上海市徐汇区文化旅游(lǚyóu)(lǚyóu)服务和发展中心指导,上海衡复投资(tóuzī)发展有限公司主办,上海三毛形象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(de)“《小人书里的大明星》纪念三毛形象诞生90周年联合展”于近日在张乐平故居与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同时举办。

展览分布在(zài)一楼和二楼

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(zīxúnzhōngxīn)(老房子艺术中心)的展览(zhǎnlǎn)分布在一楼和二楼,共由五部分组成。一楼包含第一部分的展览序言、张乐平及三毛(sānmáo)介绍,第二部分的《三毛流浪记(liúlàngjì)》《三毛从军记》经典作品,第三部分的互动区(qū)域,同时在一楼有三毛联合展览相关(xiāngguān)文创出售。二楼为第四部分的新时代三毛作品、张乐平故居介绍,以及第五部分的视频区,现场播放三毛相关影片。

按照主办方介绍,展览内容选取张乐平公开出版发表在报刊、杂志与书籍上的经典作品与文字,展现以三毛(sānmáo)为(wèi)代表的儿童(értóng)视角下的上海城市生活演变,弘扬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,并邀请参观者进行互动。

这次展览中的三毛作品主要分几个部分(bùfèn)

据张乐平先生之子、张乐平纪念馆名誉馆长张慰军介绍,按照不同时间(shíjiān)的(de)创作阶段,这次展览中的三毛作品(zuòpǐn)主要分成几个部分。“第一个部分是初创时期(shíqī)的三毛,是一个生活在上海弄堂里面的小孩子;抗日战争爆发之后,他从军,是《三毛从军记》;抗日战争胜利以后,他在上海流浪,所以有了《三毛流浪记》。上海解放之后,三毛过上了新生活,那么(nàme)就是三毛的新生活一代(yídài)。从大的块面来说是这几部分,当然(dāngrán)主要还是《三毛从军记》和《三毛流浪记》,因为这两部是没有文字而是(érshì)用画面来讲长篇故事的作品。”

张乐平先生之子(zhīzi)、张乐平纪念馆名誉馆长张慰军接受新闻晨报采访

那么(nàme),张乐平先生是什么时候创作了三毛的人物形象呢?张慰军告诉记者:“我父亲1935年7月28日在《晨报(chénbào)》的副刊《图画(túhuà)晨报》上发表了第一幅三毛的作品(zuòpǐn),是四格漫画。那么从这天开始,我们就把7月28日定为三毛的生日。今年正好是三毛诞生90周年,所以这个展览也是和三毛创作的90年有关,我们把三毛人物形象的创作阶段重新梳理(shūlǐ)了一下并进行(jìnxíng)展出。”

业内人士认为,1935年7月28日的(de)《晨报(chénbào)》副刊《图画晨报》是目前所发现最早(zuìzǎo)刊登三毛漫画的出版物。《晨报》副刊是“五四(wǔsì)”时期著名的“四大副刊”之一,前身为北京的《晨钟》报和《晨报》。

市民游客纷纷来武(láiwǔ)康路参观打卡

市民(shìmín)丁先生和爱人路女士

对于上海人来说,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对他们影响(yǐngxiǎng)深远,甚至是(shì)影响了几代人。

在展览现场,记者遇到了住在武康路的(de)市民丁先生和爱人路女士,他们和家人(jiārén)曾与张乐平先生有过密切的来往。路女士告诉记者:“张伯伯是(shì)看着我们(wǒmen)长大的,可以说,三毛是陪伴我们长大的。我们从小到大住在武康路,所以五原路张伯伯的家(现为张乐平故居)是我们经常去玩的地方(dìfāng),也是经常聚的地方。”

吴轶凡(wúyìfán)在展览现场参观拍摄

市民(shìmín)吴轶凡在科技公司工作,他是一位喜爱收藏的“丁迷”,担任(dānrèn)“丁迷沙龙”硬核组组长,前几天也来武(wǔ)康路的旅游咨询中心打卡了展览(zhǎnlǎn)。吴轶凡告诉记者:“一进入展览,感觉童年的好朋友三毛仿佛从书中走来(zǒulái),童年的回忆(huíyì)一幕幕涌上心头。在那个时代,张乐平先生用各种生动的场景让三毛在其中历险。目前展览和五原路张乐平纪故居还有联动,希望市民朋友有时间可以去参观一下。”

记者注意到(dào),除了市民,展览还吸引了不少来武康路参观(cānguān)打卡的海内外游客(yóukè)。一位从河北来的游客在展览现场见到张慰军非常高兴,上前打招呼并进行交流。

来自湖北宜都(yídōu)一中学的高二学生余均昊

展览现场(xiànchǎng)的三毛立牌形象

来自湖北宜都(yídōu)一中学的高二学生余均昊与同学这次来上海(shànghǎi)研学,行程(xíngchéng)当中包括了多个博物馆、学校、景点和书店。利用在武康路Citywalk逗留的间隙,他赶到展览现场:“我认为这个展览的内容非常丰富(fēngfù),基本上囊括(nángkuò)了我看过的所有《三毛(sānmáo)流浪记》的版本,并且展出的立牌形象也具有代表性,让每个人回忆起自己心中的那个独一无二的三毛形象。”

谢乐教授在(zài)展览现场参观

5月26日(rì),专栏作家、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委会副秘书长(mìshūzhǎng)、上海日报Qiao Shanghai工作室主理人乔争月陪同来自瑞士(ruìshì)的原日内瓦国立高等音乐学院执行院长谢乐教授(Prof. Xavier Bouvier)看了展览:“一年(nián)前的春天,Qiao Shanghai从武(wǔ)康路393号中国(zhōngguó)国际图书馆原址出发,去日内瓦寻找一段武康路的历史奇缘。向海外推广中国文化的中国国际图书馆(简称BSI)1932年在日内瓦成立,其中国分馆(fēnguǎn)就在武康路393号。这次与研究BSI的两位(liǎngwèi)中瑞专家再次到393号考察拼图,看到(kàndào)三毛展,瑞士专家很感兴趣,他(tā)惊喜地发现《三毛》还有法语版。”

“《小人书(xiǎorénshū)里的大明星》纪念三毛形象诞生90周年联合展”:展览时间为即日起至(zhì)6月29日,展览地点为五原路288弄3号张乐平(zhānglèpíng)故居(主会场)、武康路393号甲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(分会场)

“三毛”今年90岁了,曾是几代上海人的记忆,武康路有三毛作品展览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